作者:宋子佩中期国际
接着,师张参谋长宣布了回撤方案。他说:
14 日 8 时,按 363 团、师指机关、362 团、炮群的序列,按规定时间逐次撤出阵地。 炮群撤出阵地后,超前开进到高平归建。
362 团负责后尾警戒,撤出阵地时,必须快速、隐蔽、静肃,把草人摆好,分梯次交替 掩护撤出。14 时前徒步进至安来乘车,然后进至班利至茶灵之间组织防御,团指在魁弄开设;
当日 15 时 30 分前, 363 团进至弄压到光头之间,团指在柏丁开设;
师指 11 时 30 分前进至班棍东北侧公路乘汽车进至班利,师指设于班利。
部队撤出扣屯阵地时, 363 团负责炸毁班俊至扣屯沿途公路桥梁,362 团负责炸毁扣屯 至高平沿途的公路桥梁。
'这是个既大胆又周密的撤退计划,只要严密组织,扎实工作,准时守纪,听从指挥就能 安全顺利地撤军回国。' 师周政委强调说。并要求师的领导按照分工分头到部队传达动员、 督促检查。
121 师回撤的部署是一步险棋。
全师分布在扣屯至龙邦全长约 46 公里的公路沿线。兵力分散, 孤军无援, 整个阵地像一 条长长的'铁链',全靠自己掩护自己,只要其中一个'环节'被敌突破,都将造成极大的困 难。
此时,军、师领导都十分清楚,他们的责任重于泰山, 他们担心着 46 公里公路沿线的点点面面, 每一个环节都牵动着他们的神经。
3 月 13 日上午,毛副军长再次要作训科副科长满元刚汇报敌情。
满副科长说,昨日以来,我们对近一段时间上级的指示、通报和各级的报告、请示, 以及 对战区敌人的情况进行梳理、分析、研究, 同时专门组织侦察、捕俘, 询问友邻, 现收集敌情如下:
480 团介绍: 该团与敌人在护桥与炸桥上斗争十分激烈,连日来,敌人曾多次组织炸桥未 成,在桥头被击毙的敌人就有 170 多人。
479 团介绍: 高平至弄压东北侧地区,经反复清剿,敌大部被歼,只有少数残敌袭扰我运输车辆。
我师、团侦察分队在我阵地前沿潜伏捕获24 名俘虏, 经多次审问没有获得有价值的情报。从侦听台获悉,敌人正严密监视我撤军活动。
3 月 11 日 20 时 45 分,敌 4 号台向高指报告: 中国兵今天还没有撤退, 仍守在山上, 今晚有 1 个营的兵力向前运动,今天中国兵用炸药炸房子。
3 月 12 日 16 时 30 分,敌高指向 1 号台下达指令: 明天 10 时 30 分特工出发,跟踪 中国部队,看他们往哪条路走,发现情况及时报告。
3 月 12 日 22 时,敌 4 号台向高指 报告:3 月 12 日 20 时 30 分,中国兵有 150 辆汽车开往北洋桥, 每辆汽车距离 50 米, 每辆车开一个灯,车上装的东西很重,不知是什么,中国兵的医院在归劳。
3 月 12 日 23 时,敌 4 号台向高指报告:我们在高平公安营房的山上观察, 我们一辆车 一辆车的数, 中国兵今晚 8 时开的车, 现摆在 3 公里处,射击诸元正在定, 因晚上无法 打手电看图, 现准备好,只要中国兵进到 8 公里处就打。
'敌三一二师只是派小分队配合特工、高指活动,还没发现大部队出动企图。'郑师长判断 说。
'我们的部署重点放在保桥上是很对的,如大桥出事,敌三一二师必然出动。'周政委分析 说。
'要 361 团把守桥的部署报上来,还要不断地提醒他们,晚间可用预备队营加强大桥防守, 一定要他们万无一失。 '毛副军长强调说。
3 月 13 日 19 时,广州军区前指通报:' 发现敌人从纳隆派出部队,到扣屯一带伏击 121 师回撤, 务必警惕防范。'
这时,高平方向传来激烈的枪声。军、师领导立即进入隐蔽部,张普岳参谋长正在向 361 团询问情况。
作训参谋宋才文急促地报告说:'361 团报告,高平桥南公路旁几个要点都发生了敌人偷袭阵地的战斗, 似有夺取的企图,桥头未发现敌情,桥北平静无事。 '
郑师长听后要他立刻通知部队进人阵地,准备战斗。
郑师长分析说:'军区通报的情况,可能敌三一二师派出 1 个加强营和特工队,到扣屯阻击 我们回撤; 也可能以为我们今晚撤退中期国际,派 1 个轻装营到扣屯伏击。'
周政委分析说:'高平的战斗,可能是敌特工偷袭护桥部队,也可能是敌人有计划的炸桥断 我退路。 '
'这些情况都十分严重, 敌三一二师距我阵地仅 3 公里,虎视眈眈,随时都可能出击, 如 果敌人指挥 1 个团的兵力攻占扣屯至高平的公路, 就会切断师与团的联系, 形成分割态 势,必是一场恶战。 '毛副军长焦虑不安地说。
这个问题,军、师领导心里都很明白,不过没有人明讲罢了。
我对这个师的处境十分担忧, 如果敌人八五二团的 1 个营和特工大队从吞片向扣屯攻击, 三一二师从纳隆向扣屯攻击, 形成合围夹击态势, 我势必腹背受敌,友邻部队相距 50 公 里以外, 孤军无援, 121 师必将决一死战。好在没有出现这种局面。
毛副军长突然想起了什么,急切地说:
'老郑, 362 团的部队全部在山上, 从纳隆到扣屯的公路没有部队封锁,晚间看不到公路上的情况,敌人趁夜暗摸进扣屯埋伏起来那就糟了, 这是个很大的漏洞,还有没有部队执行这个任务?'
郑师长为难地说:'没有了,只能把 362 团一营从扣屯南山撤下 1 个连坚守公路, 以防万一。 '
'可以,只有这样了。另外,把侦察连派到扣屯设伏,我们要把敌情考虑复杂些、艰险些, 从最坏的方面准备。 '毛副军长再三强调。
13 日 0 时 20 分,月夜星空,万籁俱寂, 敌三一二师派出的部队从纳隆向扣屯急进。 362 团一营二连刚从南山撤至公路,连长正在进行防御部署时,班哨发现了敌人,立即 射击,战斗激烈地展开了。轻机枪、手榴弹交杂射击、投掷,火光冲天,震耳欲聋, 二连 奋勇抗敌,浴血奋战。
营长观察敌情后,果断指挥三连下山袭敌侧后,二排冲上公路把敌人拦腰切断。 激战一个小时, 击退了敌人。
多险啊!如不及时调部队卡住公路, 让敌人摸进扣屯埋伏起来, 第 2 天撤退时不知道又会 造成多大伤亡、遇到多少麻烦?
战争中的主动与被动, 经常取决于瞬间的决定。
这时,又听到高平方向枪炮声激烈,不知发生了什么情况。
毛副军长催促张参谋长要师掩指尽快报告情况,但怎么呼叫联络都没有回答。 郑师长非常焦急,坐立不安, 猜测着可能发生的种种情况。
师周政委一支接一支的吸烟,从不吸烟的毛副军长也要来一支烟吸起来了。隐蔽部静得沉 闷,令人窒息,军、师领导等待着师掩指的报告。
3 月 14 日拂晓, 大雾降临, 浓浓的云雾遮住了山林大地, 阴阴沉沉, 迷迷茫茫,能见度极差,这正是撤退的大好时机。
部队迅速撤出阵地,以每小时 6 公里的速度向高平急进。
进至扣屯时, 只见侦察连的战士三五人一组,分散隐蔽在倒塌的房子里和土包上、河沟里, 连长看到我们便急忙走过来说:' 昨晚有几十个特工摸到了村子, 幸亏我们来得早, 先占领 了有利地形, 被我们打死 3 个,其他被打跑了。'
'敌人确实要在扣屯伏击我们回撤,只是胆子小了点,你们赶得快,打得好,保障了全师安全撤退,谢谢你们了!'毛副军长高兴地说。
'你把队伍集合起来随师指机关后尾跟进。 '师长对侦察连长说。
部队通过扣屯后,个个如释重负,脸上的愁云一扫而光, 喜笑颜开。再看看毛副军长和郑 师长、周政委那憔悴的面容、失去光泽的眼睛和灰黄瘦削的脸庞,就知道他们在 28 个日 日夜夜呕心沥血地付出。
他们两鬓染霜,年过半百,带领军前指和 121 师官兵历经千辛万苦,战胜了一个又一个 艰难险阻,化险为夷。他们赢得了广大干部战士的信赖。
这时, 掩护部队撤退的炮群, 开始向纳隆方向猛烈射击,122、130 火箭炮, 85 加农炮, 3 个营一齐实施炮击, 一直打到 362 团通过扣屯才撤出阵地疾驶高平,使敌人搞不清我 们是进攻还是撤退。
离开扣屯 4 公里天已大亮,晨曦从东方徐徐升起, 云雾消散。
只见公路两旁的土堆、沟边、田坎、树林里都有战土警惕的眼睛监视着敌人,他们舍生忘 死的防卫着七八公里的地段。
我们的行军速度快得惊人,几乎都要跑起来了,2 个小时便到达高平大桥。
这时,又听到高平以北的炮群向纳隆方向袭击,炮弹嗖嗖的在我们上空飞过,一路飞向敌 人的阵地,大家高兴极了,互相鼓励中期国际,说说笑笑, 此时此刻人们的心情,无比激动, 因为 过了大桥就能坐上汽车返回祖国了。
我在桥头上又遇到了军区工兵团的副团长,我高兴地说:' 你们辛苦了!' 并向他介绍了毛 副军长、 121 师郑师长和周政委。
'高平炸完了吗?'毛副军长关切地问。
'炸完了, 先后爆破 3 次,经过检查找不出 1 栋完整的房子, 全部炸平,一片废墟。'副团 长得意地说。
'你们完成任务不错!'毛副军长表扬道。
'这三座大桥准备怎么炸?我们通过大桥就没有守桥的部队掩护了, 敌人就在我们后面你们 怎么爆破?'我问他。
副团长笑了笑,信心十足的说:'我们不要步兵掩护, 完全使用炸药掩护。 '
我不明白他的意思,要他详细介绍。
'讲起来太复杂, 还是请首长去看看吧!' 他要我们到现场参观。
毛副军长要机关人员过桥,我们跟着工兵团副团长走到公路边的山坡下,他指着用导火索 连起来的一小包、一小包炸药说:' 这些炸药是专门用来掩护炸桥的,当部队全部过了桥, 我就引爆它, 威力比手榴弹小点, 但炸死人没有问题。从山坡到桥头共摆了三层, 把整个 桥头都围起来了,什么也钻不进来,即使有个别熄火的也不怕, 共有三层哪! '
我走近仔细地看了看, 真像渔网的浮标,相隔约 4 米一包炸药,连结在很长很长的导火索 上, 3 道连线足有 50 米的纵深,每道连线的炸药包对准另一道连线的空隙,犬牙交错, 万无一失。
'你们真能发明创造,一定能圆满完成任务。 '毛副军长赞扬他说。
'三座大桥每座放 3 吨炸药, 分放在几个桥墩上, 能把整个大桥炸碎, 恐怕越南几十年也 无法修复。'副团长笑嘻嘻地说。
我们通过大桥进入市区,只见所有的房屋都已倒塌,成了一片废墟。我站在市区向四周嘹 望, 已经没有任何建筑物遮挡了, 全被炸平了。
部队通过第二座大桥进至通往茶灵的公路上,师王守成副参谋长正在指挥 361 团撤出阵 地,看到我们来了,立刻迎上来向毛副军长汇报:' 昨晚, 敌人 2 次偷袭大桥,确实想要 炸桥断我退路。我们在桥南公路旁的几个要点上布置了 1 个加强连防守,敌人才没有得逞。 还发现特工摸到桥墩附近,也被打跑了,真险呀! '
'你们防守严密,很有预见,守桥有功!' 毛副军长高兴地表扬他。
'都是按首长的指示干的呀!' 王守成说完哈哈大笑, 笑得那么痛快、舒畅。
'你还不能麻痹,362 团过桥后,你要与军区工兵团联系配合, 统一指挥把桥炸掉, 然后 组织掩护撤退,敌人就在后面要小心点。 '毛副军长关心地提醒他。
'工兵团长就在上面指挥所,我们早就合并了,你放心吧!' 他笑着说。
这时郑师长急忙问他: ' x 副师长,x 副政委带的师掩指在哪里? '
'可能在后边的山上, 具体在哪里我也不清楚。'王副参谋长说。
'电报上写得很清楚,不是叫你们合并吗?为什么分开呢?'毛副军长惊讶地问。
'不知道, 昨晚打了一夜也没看到他们。' 王守成喃喃地说。
我很奇怪,师掩指跑到哪里去了? 昨晚高平两次激战, 军、师领导整夜在隐蔽部向师掩指呼叫联络,始终没有回答,这样的领导干部怎能使人放心呢?
部队过桥的速度很快, 不到 1 个小时全师通过高平。 师指沿公路急速向停车场开进。
离开高平大桥快 5 公里了, 还不见师掩指的踪影。
'走这么远了, 为什么还看不到他们?'毛副军长关切地问。
'可能我们已经走过去了,他们不会把指挥所放这么远。 '周政委解释说。
我看郑师长埋头不语, 表情沉闷。
走出高平约 9 公里,在公路的一拐角处,才看到师掩指带着机关、 警卫人员在此等候。 他们见到我们很不好意思,个个站立不语。
毛副军长严肃地贡问:' 为什么指挥所放这么远? 为什么不与 391 团合在一起指挥? 昨天夜里高平发生了什么情况你们知道吗? '
'没有发生什么情况 呀?' x 副政委辩解 说。
'昨晚高平一直战斗 到天亮,敌人企图炸 桥截断我军退路。' 周政委插话说。
'我不知道呀! 391团没向我们报告。' x 副政委仍在辩解。
毛副军长心直口快,生气地说:' 你们太不像话了, 叫师、团指挥所合起来, 你们却分开, 叫你们靠前指挥,你们离开高平 9 公里呆在山上睡大觉,高平一夜都在激烈战斗,你们不 知道吗?'
郑师长说:'快把指挥人员收拢起来随师部走吧。'
返回途中,一位师领导对我说:' 他们被敌人吓破了胆,刚出国时,分工他们率领后勤保障 分队、医院和民工担架,派 1 个步兵营保护他们。可是他们走错了路, 遭敌伏击,部队乱 了套,各跑各的,没有冷静指挥,伤亡很大。全师弹药、给养大部丢失,他们吓得连电报 密码都烧了,与上级中断联络几十个小时, 伤员烈士丢掉不管, 过了两天才派人去抢救伤 员处理烈士, 真不像话!'
'部队几十年没有打仗了,这一仗考验了很多干部,难免有个把人出点洋相,打了败仗, 这也是兵家常事嘛!' 我安慰他说。
部队急速向北撤退, 拐过一个山脚,只见公路上停着上百辆汽车在等候部队。我急忙找到 军部小车排司机小刘, 他告诉我, 参战部队都已撤回国内,只剩你们和 123 师 368 团 还没撤回,听说 123 师 368 团在茶灵掩护你们回国后他们再撤。
'我们这帮人最先出国,困难最多,风险最大,撤军最后,实在光荣, 回国后论功行赏,你们都能戴上军功章光荣光荣!' 我开玩笑说。
这时忽然听到高平方向炸声隆隆,接着轰轰三声巨响,大地颤抖,巨大的蘑菇烟云腾空而 起。
我知道这是部队全部撤出 高平后的大爆破。随着三 声巨响,那钢铁大桥定会 在顷刻之间倒塌。听到高 平方向传来的爆炸声,干部战土拍手叫好,一片欢腾。
121 师师部机关都上来后, 我们便乘车开进,估计再有几小时就回到祖国了。
此时此刻,干部、战士的心情是多么激动向往啊! 一种欢畅幸福的暖流涌上心头,都情不 自禁地微笑流泪。
不过,还不能直接回国,还要到班利组织防御,掩护友邻部队撤完才能最后回国。
车队刚到班利,郑师长立即下令 393 团后尾营抢占班利以南公路两侧的山岭,向高平方 向组织防御。其他团按撤军计划部署就位。
393 团团长命令一营占领公路两侧有利地形,组织防御。当二连爬到山顶时,发现敌人 尾追部队已到达山下, 只是没敢攻山。
当天夜里,军区前指下令 121 师进至茶灵待命,一夜寂静无事。
第二天早饭后,部队正要上车出发,393 团报告, 敌约 1 个连的兵力向我一连阵地进攻, 一营无法撤出阵地。
'来的好快呀! 把它打回去!' 毛副军长对郑师长说。师长又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张参谋长。
'留下 130 火箭炮连, 在原地做好射击准备。命令 393 团一营派 1 个连在一连阵地侧翼 出击, 打退敌人后, 全营跑步撤下阵地, 尔后发射 2 发红色信号弹, 火箭炮连看见信号, 立即向一营阵地射击, 只打 20 发炮弹,打完即撤。'郑师长向张参谋长布置说。
张参谋长受领任务后, 即刻调兵遣将, 亲自指挥, 把这批敌人打退后, 再也没有敌人敢尾 追了。
'兵必诡诈','凡事预则立,不预刚废'。
121 师所以能够顺利回撤, 是领导才能的展示, 智者谋略的结晶。机关作用也功不可没。
121 师作训科,这是一个善于领会首长意图中期国际,敢于积极提出建议,业务精湛,团结协作 精神好的参谋群体。全科同志在副科长满元刚同志的领导下, 吃苦耐劳,高效率工作,为 保障首长的决心实施和不间断指挥,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战后荣立集体战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九五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